欢迎进入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新闻中心

哈电机——世界水电空冷技术的领跑者

来源: 中国工业报 作者: 宋斌斌 由庆祝 浏览次数:13958 发布时间:2011-05-24

2008年10月拍摄的水电分厂生产现场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家发电机、电动机制造企业。
作为共和国的 “长子”,从我国首台水电机组和汽轮发电机,到新安江、葛洲坝、平圩、三峡、秦山核电等国家重点工程,哈电机经过60年的科技发展,在中国电力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依托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 “三峡模式”,哈电机自主研制的三峡右岸全空冷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关键技术世界领先,开创了大型水电空冷技术的新时代。


一、特征描述:

1.登顶当今世界水电空冷技术之巅
在水电、火电和核电等核心业务领域,哈电机最引以为豪的是水电。可以说,在世界水电领域,哈电机已经具备与国外对手同台竞技,甚至登顶水电之巅的综合实力。
在三峡右岸大型空冷水轮发电机组开发过程中,哈电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峡右岸840兆伏安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不仅多项技术指标优于国外先进水平,而且创造了目前世界全空冷水轮发电机单机额定容量最大、连续运行容量最大的世界纪录。一位三峡工程专家评审组成员直言,哈电机空冷技术将独步世界三至五年。哈电机承担的 “巨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突破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阻击国外巨头垄断的中央军
在三峡工程实施过程中,以阿尔斯通、西科为代表的国外巨头企垂涎我国境内丰富的水电资源,企图通过市场换技术的模式进军并垄断中国水电市场,但最终这一计划以中途搁浅而告终。究其原因,正是中国水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这其中,哈电机扮演了狙击手的角色。
甚至有专家表示:中国造机组越来越像外国造,而外国造机组越来越像中国造。
如今,哈电机水电产品已经占据国产水电总装机容量的半壁江山,在水电空冷领域更是拥有绝对优势。除三峡右岸4台全空冷机组外,溪洛渡、向家坝、龙滩、小湾、拉西瓦和锦屏I级等巨型空冷发电机组全部采用全空冷技术,并由哈电负责制造。
其中,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项目,合同累计金额达到44.27亿元,创造了中国水电史上的签约额纪录;响水涧水电项目成为国内首家独立设计、制造、成套供货大型抽水蓄能机组的企业。

3.为国产化率先垂范的中央企业
作为中央企业,哈电机还肩负着国家使命。在推动国产化的过程中,哈电机充分体现了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
以火电机组的轴类件为例,我国原来基本完全采用国外产品。当国内相关技术取得较大突破后,在国内产品可行、可靠的前提下,哈电机带头使用武钢生产的硅钢产品。现如今,这种轴类件基本实现了国产化。
再如,在三峡机组转轮研发过程中,哈电机与三峡总公司通力合作,虽然过程艰辛,但最终凭借先进的工艺保障和质量上的精益求精,实现了三峡机组的精品目标。

4.别具一格的 “创力文化”
作为伴随共和国成长的老国有企业,哈电机的领导层虽然几经更迭,但是老一辈领导者实事求是、敢作敢为的品格却一代代传承下来,他们站得高、看得远,永远坚持说真话,这是哈电机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哈电机的企业文化手册中, “创力文化”是高度提炼后的文化理念。 “创”是指以创新为灵魂,通过全面、持久和系统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力”是动力之源、光明的使者。 “创力文化”,或者说,创造无限动力,是对哈电机所处行业特点和产品性能的形象描述,也是其发展战略的终极追求。
如今,创新理念已经深深融入企业血液。哈电机领导坦言,与20年前相比,哈电机在技术、管理和理念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刚与国外合作时,企业根本适应不了国外的管理理念;现在每当看到一项先进的技术,企业的第一反应是尽快 “学习”,其中能接受的部分及时消化,不能接受的部分慢慢吸收。“永远寻找自己的缺点,看到别人的优点”,正是哈电机持续创新的根本理念。

5.超强的集成创新能力
根据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导向, “十一五”期间,哈电机累计签订了5项技术引进合同,其中包括390H燃气轮机发电机、300MW抽水蓄能水轮发电机、200MW空冷汽轮发电机、1000MW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和AP1000核电半速汽轮发电机。目前,除AP1000核电技术正在进行转化外,哈电已经具备其他4项技术的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
在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3000吨推力轴承试验台、回流式大型通风试验风洞及流体模型试验台以及模型电机试验台等设备,均是哈电机多年来集成创新的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这种开放式集成创新路线不仅推动了技术上的飞跃,而且实现了精神层面的升华。哈电机领导说,当掌握了大型水电机组核心制造技术之后,企业员工在技术细节方面不再马虎了,管理理念更先进了,而且更加自信和自豪了。

二、独特经验

1.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实现技术突破
哈电机在世界巨型全空冷水轮发电领域的成功实践,表明依托国家重大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对于推动我国重大设备制造业实现突破具有示范意义。
除了自主研制的700MW级大型空冷水轮发电机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外,哈电机为三峡右岸机组开发的新型转轮,其稳定性等技术指标超过由国外厂商设计、制造的三峡左岸机组。哈电机研制的构皮滩转轮平均最高效率达到95.17%,为世界该水头段混流式水轮机模型转轮历史最高纪录。
在大型不锈钢转轮叶片开发上,哈电机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该公司自行研制的适用于三峡右岸转轮的大型精炼不锈钢叶片,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缺陷率及尺寸精度均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成功打破了近年来国外厂商对大型水轮机转轮叶片的垄断格局。

哈电三峡26号机下机架吊装

2.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
哈电机的技术创新体系采取 “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科技创新技术委员会+技术创新课题组”的模式。其中,工作领导小组属于决策层,通过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内外部发展形势,提出公司科技发展战略和重大问题,并建立适应自身发展规模的科技创新体制。根据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各类课题,适时成立课题组。技术委员会则负责协调各技术创新课题组提出的各类问题,评估重点课题、项目经费预算,制定年度课题计划,并对技术工作实绩进行评价和奖励。

三峡左岸定子机座制造成功


3.领先的国家级研发和试验平台
研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科技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
哈电机专门从事产品研发的机构是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该所拥有两台150m水头水力试验台 (其精度可达0.2%)、水泵水轮机试验台和贯流式机组试验台,能够开展贯流、蓄能等各种机型、各水头段、各容量等级水轮发电机组的水力试验。未来,哈电机还将续建大型轴流式水轮机试验台和大型水泵试验台,届时,公司将具备混流、轴流、贯流、冲击、蓄能和大泵等各种机型、各种水头段、各种容量等级、各种结构形式水力试验的能力。
依托大电机研究所的技术优势,哈电机向科技部申请建立了国家水力发电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水力发电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他们也是中国水力发电设备制造业唯一的国家级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由此确立了哈电机在我国水电行业的领先地位。
不仅如此,哈电机还加入了由 “三大学府、三大动力;两所、两床;一机、一重”组成的黑龙江省动力装备技术创新联盟;并且先后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俄罗斯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60多项产学研合作。

三峡26号机组转子在工地吊装时的情景

4.“不惜力”的创新投入
以科技领先决胜市场竞争,是哈电机创新发展的核心理念。五年来,哈电机每年投入2000万元作为科研开发和技术进步专项资金,并且设立了 “专业带头人科研专项基金”,每年投入200万元作为公司科研经费的补充,滚动使用;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建设科研基础设施。
此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也是哈电机科研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 “十一五”期间,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省市攻关项目支持36项,其中包括国家重大技术专项两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标准化专项1项,无偿申请科研经费5983万元。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近年荣誉
1980年,云峰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获国家银质奖
1986年,葛洲坝125MW水轮发电机获国家金质奖
2007年 《混流式L型叶片转轮》荣获全国机械工业技术创新成果金奖
2008年,电机公司荣获亚洲自主创新奖牌
2008年, 《超临界600MW火电机组成套设备研制与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混流式L型叶片转轮》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2009年,全空冷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获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证书
2009年, 《白山抽水蓄能泵站150MW抽水蓄能机组》获黑龙江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2009年, 《巨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突破及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公司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友情链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