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新闻中心

匠心织梦 | 钱士英:钢铁丛林中的“绣花匠”

来源: 本站 浏览次数:466 发布时间:2025-07-24


钱士英,控制设备事业部装配配线班班长,从事自动化和励磁产品装配配线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顽强拼搏的工作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成长道路上奋斗前行,多次获得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班组长、先进青年等荣誉称号。

美丽机电铸精品

2017年的春风尚未完全消融北国的积雪,钱士英的背包里已装满了白鹤滩水电站的技术图纸。面对首次提出“美丽机电”概念的百万机组工程,这位刚满30岁的班长在笔记本扉页郑重写下:“以匠人之心,铸国之重器。”

某个深夜,当发现高压油顶起装置油泵出口组合阀装配存在0.3毫米的装配误差,无法实现加、卸载功能时,他立即召集团队,重新建立三维模型。连续20天,装配车间成了灯火通明的战场。他带领团队在布满管线的高压油顶起装置机械柜前躬身作业,用游标卡尺反复校准每个触点,最终将精度控制在0.1毫米以内,满足精品要求。当白鹤滩首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的那一刻,钱士英调试线路的手指在设备柜前倏然凝滞,工友们从他克制的颤抖中读懂了这份毫米级坚守的分量。

创新突破传“薪火”

2024年,国内最大单机容量天台抽蓄项目延续白鹤滩“美丽机电”要求。面对三峡集团“七个零”的要求及考验,他开创性地提出“工序时空折叠法”:在装配班组尚未完全撤场时,就率领配线团队见缝插针铺设动力线路;当试验组开始系统调试,他的团队已在同步进行二次配线。这种创新让工期缩短整整15天,为后续抽蓄项目的生产提供了有益借鉴。

其实,钱士英的突破性思维早在北海励磁改造中便初见端倪。当时的他,仅带着2名“新兵”,在潮湿闷热的南方工地厂房里,将手机摄像头改造成内窥镜,探入狭小设备柜调整线路;用3D打印技术制作微型工装,破解了传统工具难以施展的困局。业主代表目睹他们用牙医镜完成精密接线时,惊叹道:“你们把绣花功夫用在了工业心脏上!”

钱士英的办公桌抽屉里珍藏着十余本《带徒日志》,扉页写着同样的话:“传承不是复印,而是点燃。”在装配车间,他独创的“三维教学法”让技术传承立体生动:白天手把手教实操,晚上云端分享三维建模,到电站服务就带徒弟听设备“心跳”。如今他带出的8名徒弟中,有6人成长为技术骨干,2人获评公司青年岗位能手。

从松花江边到金沙江畔,从国内最大到世界第一,钱士英用14载春秋在钢铁丛林中谱写匠人之歌。当被问及何为“美丽机电”,这位东北汉子望着车间的荣誉墙,目光灼灼:“让每根导线都独具匠心,让每颗螺丝都承载使命。”

友情链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